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

引︰木遙的窗子

來源網站︰木遙的窗子 http://blog.farmostwood.net/438.html

我第一次聽陳綺貞這首歌是在北京念書的最後一年。那時候我還既沒摸過方向盤也沒坐過飛機(真土啊)。念書期間自己坐火車出去旅行過幾次,多半是為了 見某個姑娘,但是也常常一個人背著包在城市裏大街小巷的亂走。我總是覺得,與其說我喜歡旅行,不如說我只是喜歡在陌生的道路上走來走去而已。我現在對那時 的每段旅行都還有片段的印象,某個街角的巧克力店,某個雨後的碼頭,某個夜裏的電話亭,諸如此類。可惜那時候不喜歡攝影也沒有 blog,這些印象也會漸漸在腦海裏褪色吧。

現在五年過去了,我早已經記不清自己坐過多少次飛機,開過多少汽車里程。我看到過夏威夷的彩虹和愛琴海的落日,也去過春色溫柔的三藩市和鋪滿落葉的 柏林。我熟悉那首歌的每一句歌詞所代表的意義,那些地圖上的寸寸光陰構成了我這段人生中最生動的回憶的一部分。可是我總是覺得,自己旅行時的心態同五年前 別無二致。我常常在走在異鄉道路上的某個時刻陷入茫然。既然我並不對歷史和地理有特別的興趣,也從來不曾以挑戰極限運動為目標,那麼我看過這麼多風景,見 過這麼多人和城市,到底是要尋找什麼呢?

旅行是一種代價極大而收穫極難衡量的愛好,如果是一個人旅行就更是如此。時間和金錢的花費自不必提,還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,要應付各種突發狀況,要 不斷在各種方案中做優化,還要調適自己的心理以接受各種挫折。然後呢?我來了,看了,或許會有某些心旌神搖魂為之奪的時刻,但是事先既無可逆料,事後也無 法重現,那色彩鮮活的一瞬間有多美,只有彼時彼地的自己才知道。

在除此之外的大多數時間裏,旅行更像是一樁任務,它需要耗費更多體力,在細節上傾注更多心思,還要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。在那個與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時空座標裏,身體和意志力都被極大地伸展開來,在很多情況下,那並不是種享受。

那只是向著某個未知目標的跋涉而已。

可是那跋涉沒有終點,讓每一次旅行的結束都像是一次妥協:我只是累了,要回家了。過不了多久,這一切還是會重新開始。沒有一趟旅途是完美的,可是它往往再也得不到修補的機會。因為下一次新的召喚已經到來,而前面還有那麼多路要走。

對我來說,旅行的意義似乎就隱藏在這周而復始的跋涉之中。那種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疲倦帶來了某種充實和安全感,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觸摸到自己的生命力。 我並沒想過要通過旅行來逃避我的日常生活本身──事實上,我出門時一般會帶著筆記本電腦,這是很多人很鄙視的習慣──我要逃避的只是那充斥在尋常歲月之中 的倦怠罷了。

我要借此證明我仍然在熱切地用心地生活,而非坐視它陷於一成不變的虛無。在那漫長的沒有終點的旅途道路上,在那些不期而遇的動人時刻之間,在華麗的風景定格於腦海的一刹那,我得以讓自己相信所有努力和堅持自有其沉默的意義,而我仍然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。

即使這一切也許都只是假像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